财联社10月12日讯(记者 刘阳)面对新时代变革,斯柯达在华面临“去留决”。日前,在新款柯迪亚克(Kodiaq)的新闻发布会上,斯柯达首席执行官劳斯·泽尔默(Klaus Zellmer)证实,第二代柯迪亚克将不会在中国销售。
“我们的合资伙伴上汽大众去年下半年推出了全新柯迪亚克和柯迪亚克GT车型,斯柯达致力于满足当地客户的需求,因此公司在中国和欧洲市场提供的车型系列有所不同。”对于新车不在中国市场销售,10月12日,斯柯达中国方面回应称。
不过,这一回应并未打消市场对斯柯达在华去留的疑虑。
2005年,斯柯达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由上汽大众负责生产;次年,斯柯达中国的第一辆车明锐在上海大众投产,成为继大众和奥迪后,大众集团旗下第三个在华投产的品牌。2016年至2018年,斯柯达年销量连续三年超过30万辆,最高达到34万辆,其在中国的辉煌也达到顶峰。但好景不长,在接下来的几年间其从高点迅速跌落,2019年销售28.2万辆、2020年销售17.3万辆、2021年销售7.12万辆、2022年销售4.4万辆。
尽管在此期间,斯柯达也做出各种尝试试图改变销量下滑的局面,例如推动车型更加本土化、降低售价等,最后却都无济于事。数据显示,今年前八个月该品牌在中国的销量为1.5万辆,同比下降52%。
糟糕的市场表现不禁令人怀疑,斯柯达未来在中国市场是否还有一席之地?泽尔默在此次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正在与中国合作伙伴讨论,试图确定未来,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工作还在进行中,“未来斯柯达是否会退出中国市场也未明确。”斯柯达中国方面则对记者坦言,目前中国汽车市场挑战重重,尤其对斯柯达这样的国际量产品牌更是如此。
去年12月,泽尔默曾表示,斯柯达正在考虑退出中国市场,将于明年(2023年)做出最终决定。“公司可以考虑只在中国销售汽车,而不是在那里生产汽车。”彼时,斯柯达中国、斯柯达在中国的生产商上汽大众都出面解释,团队正常运转,公司尚未就调整战略的必要性做出任何决定。
“多年自救无果之下,斯柯达对中国市场的态度已经变得摇摆不定。”在业内人士看来,无论是泽尔默口中的“正在与中国合作伙伴讨论”,还是国内官方回复的“尚未做任何决定”,无疑都给斯柯达在中国的去留问题上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不管2023年斯柯达是否退出中国,现今的斯柯达在中国市场正面临着尴尬的处境。”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退出中国市场对斯柯达的未来发展有一定影响。中国市场要求汽车企业具备较强的竞争力,能否在中国市场上存活发展,是汽车企业证明自己能力的“晴雨表”。“如果缺乏竞争力,并选择退出中国市场,那么这家车企在世界其他国家市场上日子也不会太好过。”
值得留意的是,在2022年度财报会上,斯柯达官方表示,到2030年,纯电动车型在欧洲市场销量比例将提升至70%以上,为此斯柯达计划在2027年之前投资56亿欧元用于电动化、投资7亿欧元用于数字化。然而,斯柯达官方并未提及中国市场的发展规划。
“留给斯柯达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前述业内人士表示,在汽车产业从燃油车向新能源转型的关口,二三线合资品牌开始便集体走向没落,伴随着销量下滑,其关注点开始从规模变化为稳定和盈利,这事实上也是一种无奈之举,“斯柯达的在华销量过于低,同时又没有逆转的技术储备,所以既然开始与合作伙伴讨论是否要退出,最终选择(退出)也是大概率的。”